一种 CoNi 基雾化粉末制备及涂层性能
崔颖,田玉亮,刘海飞,杨晓剑,马江虹
热 喷 涂 技 术2012 年 9 月
摘 要: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 CoNi 基合金粉末的制备工艺及喷涂后相关涂层的性能。 用 XRD、SEM、EDS 分别测定了合金、粉末、涂层的相组成和表面形貌。 结果表明合金组织为枝晶状,无明显的元素偏析;合金粉末呈类球形;涂层显微硬度 450HV0.3,涂层结合强度为 50MPa。
关键词: 雾化粉末;CoNi 基合金;涂层;热喷涂
Co 基合金由于具有优良的抗热腐蚀性能,在高温环境应用较广泛, 但 Co 作为一种战略资源[1],在我国十分稀缺, 结构合金应用较少,其应用主要集中在高温喷涂粉末。 目前,国内外对该材料的研究多集中于涂层工艺及性能,而关于涂层一体化制备整体过程报道较少。 本文主要针对某种 CoNi 基合金材料粉末制备及涂层性能进行了研究。
1 实验材料及方法
实验用 CoNi 基合金包含 CrAlTaY 等元素,具体配料成分如下:Ni22%,Cr25%,Al7.5%,Ta10%,Y1.5%,Si0.5%,Co 余量,所研究合金部位截取自铸锭中心。 雾化粉末制备工艺采用真空熔炼铸锭,二次真空雾化。合金粉末制备技术参数:紧耦合喷嘴,雾化介质为高纯氩气,雾化压力为 2MPa,导流管直径为 8mm。
涂 层 制 备 采 用 HVOF 喷 涂 , 基 体 材 料 为GH4169, 喷 涂 工 艺 参 数 : 煤 油 26L/min; 氧 气900L/min;氧 / 燃比 1.04;燃烧室压力 8.72MPa;喷涂距离 360mm;送粉率 9.0plm。
采用 HITACHIS-3500 扫描电镜观察及随身携带的能谱测定合金、 雾化粉末以及涂层形貌和成分。利用 XRD 测定合金、粉末、涂层的相组成,运用电子万能拉伸实验机测试涂层的结合强度。
2 实验结果及分析
2.1 合金铸锭组织
如图 1 所示,CoNi 基合金呈现明显的枝晶结构,局部区域有明显的孔洞,上述缺陷主要是冶炼工艺及合金材料的组成造成的。
对 CoNi 基合金组织的分析显示其相组成为CoNi 基固容体、Ni3Al 以及少量 α-Cr,见图 2。与 Co 基合金相比,CoNi 基合金元素分布较均匀,无大块 Ta 状物存在( 结果见图 3)[2],但该 合金共晶组织中的 Ta 含量要高于基体( 基体 Ta 元素含量仅为共晶部位含量的 70%),Ni 含量低于基体( 共晶部位 Ni 元素含量仅为基体的 90%) 。
据文献[3]报道,真空感应熔炼能很好的保证合金的化学成分, 经检测熔炼后合金元素成分为:Ni23.18,Cr25.89,Al7.52,Y0.45,Si0.56。 除 Y 元 素有大量的损耗, 其它元素化学成分控制较精准,但组织内存在元素偏析。 CoNi 基合金整体元素的偏析程度要低于 Co 基合金,其元素分布见图 4。 可以看出 Cr、Al、Ni、Y 等元素分布相对均匀,但 Ta 有较重的偏析。 CoNi 基合金元素偏析原因是局部区域Ta 元素在快速冷凝过程,最后凝固区域 Ta 元素富集达到其饱和度,而以 CoN(i TaCr) 固容体的形式析出。
2.2 雾化粉末形貌
采用真空制备的合金粉末,表面光洁,卫星球较少,如图 5 所示。雾化合金粉末表面有明显的枝晶结构,将真空雾化粉测定物理性能:松比在 4.7 左右,流动性小于 15s/50g,远优于其它合金粉末,而且能满足喷涂使用要求;粉末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,合金雾化 Al、Y 元素存在烧损,但 Y 的烧损还是较大,但总体都在成分范围内。 对合金剖面分析的结果表明, 与 Co 基含 Ta 合金粉末相比,CoNi 基合金粉末剖面内无 Ta 片析出, 具体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,此外对粉末进行 EDS 分析,可以看出粉末元素分布较均匀,无多大的偏析。 分析结果如图 6 所示。
与合金铸锭组织不同,雾化粉末相较简单,大部分是 α-Cr,以及少量的 CoNi 基固容体,Ni3Al,XRD 图谱如图 7 所示。 雾化粉末呈现这种结构主要是合金液雾化过程中, 雾化媒介高纯氩气有极强的冷却能力, 使所雾化的粉末从高温瞬间到达常温态, 无足够的时效时间使大量的 Ni3Al 析出,从而保证了粉末所含相结构为原始铸态组织,粉末成分偏析少。
2.3 涂层形貌及性能
将雾化粉末烘干,采用 HVOF 工艺进行制备。涂层表面形貌及相组成如图 8 所示:涂层致密,孔隙较少。 涂层相组成为 CoNi 基固容体、Ni3Al 以及对涂层显微硬度的测定,在载荷为 50g,加载时间为 15s 的条件下,经过多次测量测得涂层显微硬度为 450HV50,远低于用 D-Gun 喷涂工艺喷涂的Co 基 MCrAlY( 其显微硬度为 750HV300) 。 可能原因是涂层中 Ni 元素的引入,明显降低涂层的硬度,文献[4-6]也表明,Ni 基 MCrAlY 显微硬度要明显低于Co 基,而工艺的影响相对较小。 此外涂层的结合强度为 50MPa,此值不是太高,可能与喷涂参数有关,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探究。
3 结论
( 1) 合金组织为枝晶状,无明显的元素偏析;( 2 ) 粉末呈类球型,卫星球较少;( 3 ) 涂层显微硬 度 450HV0.3,涂层结合强度为50MPa。
参考文献略
本站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;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,北京桑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网址:http://www.sunspraying.com/
|